第111章 飞鱼服来绣春刀,锦衣夜行血满_开局请编洪武大典,老朱乐崩了
王牌小说网 >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,老朱乐崩了 > 第111章 飞鱼服来绣春刀,锦衣夜行血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1章 飞鱼服来绣春刀,锦衣夜行血满

  第111章飞鱼服来绣春刀,锦衣夜行血满朝!

  临近正午,萧寒才缓缓从床榻上爬起。

  “这头,还真是痛。”

  萧寒揉了揉胀痛的脑袋,便是看向一旁伺候的侍女,轻声问道:“什么时辰了。”

  “回禀殿下。”

  “已经正午了。”

  那侍女微微躬身道。

  “殿下?”

  “你可别乱叫,咱最多是个侯爷。”

  萧寒直接摆了摆手。

  “女婢没叫错,陛下钦定,朝中上下,皆称殿下。”

  那侍女却是微微摇头,方才看向萧寒,又是躬身道。

  “呃”

  “行吧。”

  萧寒的眼中,升起一抹无奈,随即,便是摆了摆手道:“陛下与太子殿下,回了坤宁宫没?”

  “回禀殿下。”

  “陛下与太子殿下已经回宫。”

  “并且,陛下吩咐,殿下若是醒了,便直接过去主殿。”

  那侍女依旧保持躬身,低头道。

  “嗯。”

  “更衣。”

  萧寒微微点头,便是起身穿衣,随即,披上衣袍,直接出了房间,前往了坤宁宫的主殿。

  “参见陛下。”

  “参见娘娘。”

  萧寒刚一走进坤宁宫,便是看见坐在桌子前吃饭的朱元璋与马皇后,还有朱标,便是微微躬身道。

  “昨晚的事,又忘了?”

  朱元璋微微挑眉,便是看向萧寒没好气的说道:“能不能别显得这么生疏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“下次要是还喊错,娘可得罚你。”

  马皇后也是有点不开心的看向萧寒道。

  “皇兄,过来坐。”

  朱标的嘴角,勾起一抹笑容,便是直接将萧寒拉了过来。

  “这不是君臣之礼不可废嘛。”

  “风雪怎么都得守点规矩,不然,传出去,就成了风雪骄狂自大了。”

  萧寒的脸上,升起一抹尴尬,随即,便是看向没好气的朱元璋,还有马皇后,挠了挠头道。

  “这是咱的家事,他们管不着,你随意一点,不用拘束。”

  “什么君臣之礼,正式场合再论,坤宁宫不兴这玩意。”

  朱元璋又是摆了摆手,更是没好气的看向萧寒道:“况且,伱小子向来骄狂自大,难道还怕朝中大臣指指点点?”

  “孩儿什么时候骄狂自大过?”

  “孩儿那是意气风发。”

  萧寒轻轻的翻了翻白眼,但依旧摇了摇头道:“但是人言可畏,毕竟,天家无私事,孩儿还是得注意一下言行,以免落人口实,说孩儿以下犯上,不知尊卑。”

  “你这谨慎的性格,什么时候才能改过,咱还是喜欢以前的你。”

  朱元璋知道他拗不过萧寒,便是无奈的点了点头,随即,又是有些唏嘘的看向萧寒道。

  “年少时,就要有年少时的朝气,但儿子现在已经二十岁了,不管是做事,还是做人,都得稳重一些。”

  萧寒摇了摇头,又是轻声笑道。

  十几岁时的意气风发,指点江山,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但经过这些年的打磨,萧寒早已不是当年的少年谋臣,而是今日贵为大明之肃宁侯。

  再加上,萧寒又是朱元璋的义子,那不管做什么,都要以自身身份为重,不能在那边随心所欲。

  “就算你说的有理吧。”

  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手,随即,便是看向萧寒问道:“有一件事,咱想问问你的看法,毕竟,咱考虑了这么久,始终都没有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。”

  “您说。”

  萧寒轻轻点头道。

  “你还记不记得,冯胜回京的那一日?”

  朱元璋思索了一下,便是开口道。

  “当然记得,前几日的事,难不成,这和冯叔叔还有关系?”

  萧寒微微皱起眉头,看向朱元璋道。

  “有点关系,但关系也不是很大。”

  朱元璋先是点了点头,又是摇了摇头道:“冯胜回京的那一日,告诉咱,应天府有一条谣传,那就是咱准备改立太子,当时,冯胜抓了散布谣言的人,更是将其关进了大牢,但是这个人,咱第二日去提审之时,便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大牢之中。”

  说到这里之时,老朱的眼中,明显闪过一抹愤怒,这绝对是有人刻意传播谣言,要不然,这个散布谣言的人,怎么会不明不白的死在大牢之中。

  而且,那可是应天府的大牢,又是宋国公冯胜亲自收监的人,谁能害了他的性命?

  “宋国公冯胜收监的人,不明不白死在大牢之中,若是寻常之人,定然没有这个能力,所以,最差也是达官显贵,朝中重臣。”

  萧寒还在思索之时,朱标率先开口道。

  “但是儿子比较好奇,以太子身份之稳固,这个谣传,怎么看都不靠谱吧?”

  随即,萧寒也是抬起头,看向朱元璋道。

  “问题就在这里,的确是咱给他们的机会,让他们可以肆意的传播谣言。”

  朱元璋微微摇了摇头,便是苦笑道:“今年册封王爵,秦晋之王,实至名归,燕王之爵,也算尊崇,但唯独老五,这个吴王,给了这些贼子,一个可乘之机。”

  “那儿子就想明白了。”

  “老五的封爵是吴王,您还未称帝的时候,先是吴国公,后来又是吴王,至于儿子,那个时候还称吴世子。”

  朱标顿时恍然大悟道。

  朱元璋还未称帝以前,便是吴国公,至于,为什么最开始不是吴王?

  这还得从谋臣朱升开始说起,有道是九字真言,也可以说是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础,也就是所谓的广积粮,高筑墙,缓称王。

  所以,最开始的朱元璋,先是吴国公,后来才称的吴王,这就是为什么,会有贼子以老五的这个吴王,散播谣言。

  那可能就会有人问,既然朱元璋最开始是吴国公,后来又是吴王,为什么开国,定下的国号却是大明,而不是大吴?

  那这里就牵扯了很多,其中最主要的一点,便是法统。

  不管是吴国公,还是吴王,都是小明王韩林儿给朱元璋的爵位。

  所以,无论是吴国公,还是吴王,都是韩宋政权给朱元璋册封的爵位,而吴王国的法统,来源于韩宋政权的合法性。

  所以,老朱一旦想用吴来作为国号,那就要继承韩宋政权的法统。

  可韩宋政权的法统来自于哪里?

  那是来自于宋朝的血缘逻辑,毕竟,小明王韩林儿的爹韩山童,号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。

  所以,一旦朱元璋将国号定为吴,那老朱就相当于要承认,北宋,南宋,韩宋,吴这一法统链条。

  但是这一法统链条,是没有元朝位置的,毕竟,小明王继承的是宋朝,那灭了宋朝的元朝,就只能是伪朝,那老朱就必须得承认,元朝是伪朝。

  但其实最开始,老朱还是想沿用宋朝的法统,但他手底下的文臣,大部分都在元朝当过官,再加上,这群文官谋害了小明王韩林儿,这才逼得老朱立国号为大明,没有继承宋朝的法统。

  可今时不同往日,朝廷上下,在元朝当过官的官员,几乎都已经是认罪伏诛,元朝也已经成为了伪朝,那朱橚身上的这个吴王,那可就太容易被当做突破口了。

  “所以,咱是因为对老五的疼爱,才册封老五为吴王,但却没想过,这会酿造一场巨大的谣言。”

  朱元璋又是轻轻叹了口气道。

  “很明显,现在想要废除老五的吴王爵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,况且,朝廷的王爵,也不能有改动。”

  “除非,您将所有的王爵,找一个合适的时机,重新再排一次,要不然,大明开国不到三年,却在王爵上出了这么大的错,这与国无光。”

  萧寒微微思索片刻,便是开口道。

  “所以,咱才想问问你,如何才能澄清这个谣言,顺便,抓出散播谣言的这个人。”

 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寒芒,随即,便是看向萧寒,轻声道。

  敢在大明治下,散播这种谣言,那无异于在扇老朱巴掌,那老朱还能忍?

  所以,不仅要澄清谣言,还得抓出这个幕后真凶,杀一儆百,以儆效尤,要让这座天下都知道,想与大明作对者,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死路。

  “改藩镇,将老五的藩镇改去中原,至于理由,江南属于国家财富重镇之所在,不可归纳于亲王,只能由大明所统率。”

  “这样一来,谣言便是不攻自破,毕竟,空有吴王之名,没有吴王之实,而这天下的百姓,又不是傻子,如此浅显的道理,自然想的明白。”

  萧寒想了想,眼中便是升起一抹亮光道:“您觉得如何?”

  “好主意。”

  朱元璋与朱标的眼前顿时一亮,随即,便是连忙点了点头,又是追问道:“但如何追查出幕后真凶?”

  “谣言不会散播一日,反而是日久递增,改藩镇的消息,暂时先压一压,不要向朝廷内外透露,但一定要将其控制在应天府周边,不能向外传播,以免生变故。”

  “那接下来,就要看太子殿下了。”

  萧寒转头看向朱标,方才笑道:“太子殿下,你还记不记得,锦衣卫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“我明白你的意思了。”

  “可是锦衣卫仍在构思之中,还没有真正亮相于大明,就说锦衣卫成员,我还没有前往军中挑选,这么短的时间,真的足以应对这件事?”

 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,随即,又是看向萧寒摇了摇头。

  “讲道理,区区一场谣传,算不得什么,毕竟,这座天下太大了,无时无刻都有谣言诞生,这永远无法避免。”

  “所以,我们为什么不能针对这场谣传,打造出一批专门应对此类事件的锦衣卫,侧面维护朝廷,乃至于抓捕嫌疑犯,从而,彻底杜绝此类事件。”

  萧寒看向朱标,微微眯起眼眸道。

  从古至今,谣言漫天飞,谁能做到真正杜绝?

  后世,不还有行走的五十万?

  更别提眼前的大明王朝,传播途径,就那么一点,所以,你想要彻底传播出去,还得靠人力为之,那横竖都逃不开应天府。

  毕竟,谣言的中心地区,涉及于皇室,那就只能从应天府传播,直至江南地区,再往北上,才算是真正的向天下传播了这件谣言,不然,这算哪门子的谣言?

  更何况,谣言止于智者,当今太子朱标的地位之稳固,历朝历代以来,几乎无有比肩者,区区谣言,算得了什么?

  意思就是说,但凡聪明点,你都应该明白,老朱差点把自己绑了送给朱标,就是为了能让朱标当皇帝,那可是煞费苦心,所以,你传播这个谣言,不就当天下人都是傻子?

  “锦衣卫?”

  “什么锦衣卫?”

 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,但朱元璋可听懵了,什么是锦衣卫,他怎么不知道,随即,便是抬起头,看向萧寒和朱标问道。

  “爹,之前不是跟您说过?”

  “是为了侦查,审讯,逮捕,渗透,所成立的特殊部门,隐匿于黑暗之中,制衡朝廷百官,只为皇帝效忠,这便是锦衣卫。”

  朱标如实看向朱元璋说道。

  “想起来了,之前你提过。”

  “那说说,这是个什么样的部门?”

  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,但那个时候,锦衣卫可没有完善,更没有名字,只是没想到,过去了这么短短几日,对于锦衣卫的设想,就已经这般完善。

  “风雪,还是由你来说吧。”

  朱标张了张嘴,便是看向一旁的萧寒,无奈的说道:“我感觉,我说起来,会有点繁琐,所以,倒不如你来解释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萧寒轻轻的点了点头,便是开口说道:“锦衣卫,用来监察百官,监察天下,授予先斩后奏之权,直接越过中书省,刑部,大理寺,持有皇权特许。”

  “同时设立镇抚司,以及诏狱,其中所有的人员,皆由锦衣卫率领。”

  “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,那作为眼睛的锦衣卫,必然会回禀陛下,那大明的一草一动,都逃不过陛下的那双眼睛。”

  “而锦衣卫这个名字,便是取自汉书,称执法之卫,为直指绣衣使者,锦绣同意,所以我大明的密卫,便称为锦衣卫。”

  “也所谓,锦衣夜行,绣春刀寒,同时,也要告诉这座天下,咱大明的锦衣卫,就是游离于黑暗中的使者,勾魂索命,为王驾前驱,绣春刀一出,叛乱者,逆臣者,尸骨尽寒。”

  萧寒的眼中,闪过一抹狠辣,随即,嘴角又是勾起一抹笑容,方才看向朱元璋,轻声道:“爹,这就是锦衣卫!”

  “好一个锦衣卫!”

  “咱喜欢!”

  “这真是跟咱想的一模一样!”

  朱元璋直接起身,眼中激动,连声叫好道。

  毕竟,老朱时常午夜梦回,总觉得大明缺点啥,但还没有想明白,可今日,却是豁然开朗,这个锦衣卫,实在是太对他的胃口。

  而且,老朱对于萧寒,那可是愈发的满意,不愧是他的乖儿子,就冲这个锦衣卫,老朱怎么都要赏赐一下,要不然,可太对不起他这个乖儿子了。

  “那这个锦衣卫,是要一直隐匿于暗中?”

  随即,老朱又是沉了沉心神,便是看向萧寒和朱标问道:“还是光明正大,亮相于朝廷之中?”

  “当然是光明正大。”

  朱标想都没想,便是开口道。

  “嗯。”

  “锦衣卫的初衷,便是为了震慑。”

  “所以,这一条游离于黑暗中的毒蛇,在朝廷上,肯定要光明正大的出现,要告诉文武百官,于黑暗之中,有一双眼睛,死死的盯着你,所以,别想犯事。”

  萧寒的眼中,也是浮起一抹冷笑,方才继续说道: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,没有任何贪官污吏,能够逃过陛下的眼睛,也没有任何人,能逃得过锦衣卫的绣春刀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“说白了,锦衣卫就是要让他们明白,想要做大明朝的官,头上悬着的那把刀,只要你越过雷池半步,便会落下,到时候,可不仅仅是人头落地那般简单。”

  朱标又是轻笑一声道。

  这两兄弟凑在一块,还真是够恐怖,而历朝历代,如此限制文武百官权力者,还就是属于这两兄弟了,放在后世,那也是活生生的资本家,可真是闻者伤心,见者泪流。

  “那就这样定下。”

  “咱将咱的拱卫司,调给你们。”

  “那可都是一把好手。”

  “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。”

  “只要训练得当,一定很趁手。”

 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,便是笑着说道。

  “爹,您难道不打算接手锦衣卫?”

  朱标倒是愣了愣,随即,便是连忙看向朱元璋问道:“总不可能,就连锦衣卫,您都让儿子执掌吧?”

  “你是太子储君,执掌锦衣卫,正常,毕竟,未来这一大摊子,还是要交给你,倒不如直接由你来过问,咱也乐得清静。”

  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手,毫不在意道。

  反正,从一开始,老朱就只是好奇,并不是想接过锦衣卫的权力,这对于他而言,没有什么意义。

  “但是后世之君,不可如此为之,毕竟,像你老子这样的皇帝,真的不多。”

  但想了一下,朱元璋又是看向朱标叮嘱道。

  但老朱这句话,一点问题没有,毕竟,能盼着自家大儿子当皇帝的老朱,华夏历朝历代以来,也是独树一帜了。

  “遵旨。”

  朱标起身,微微拱手道。

  锦衣夜行。

  绣春刀寒。

  锦衣卫。

  该出世了!

  萧寒的眼中,闪过一抹亮光。

  飞鱼服来绣春刀。

  锦衣夜行血满朝。

  通敌叛国者,杀!

  贪污纳贿者,杀!

  欺凌百姓者,杀!

  以杀止杀!

  求推荐票,求月票,跪谢兄弟们!仍然在努力爆更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pxs.cc。王牌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px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